來源:物業觀察
?
近日,物業觀察發布了一篇《物管公司一梯多賣:靠電梯廣告年入10億的秘密》,文章從物業的角度分析了目前電梯廣告的合作模式。以下為原文——
近日,筆者與一位知名物業公司老總聊天,聊到物業公司多種經營的話題時,他對于物業廣告經營的觀點,值得分享。?
?
物業廣告經營成了香餑餑?
?
在中國,物業公司過去幾年的收入來源單一,僅靠物管費很難賺錢,整個行業大面積的虧損,一度出現過1元錢賣物業公司的現象。但近兩年,隨著互聯網和社區O2O的興起,社區成了一座金礦,物業公司的風口來了,特別是彩生活、中海物業、綠城物業等公司的上市,更是給行業帶來了春天,行業加速兼并重組,出現了幾家管理面積達3億平方米左右,營收超過20億的巨無霸。由于資源的迅速集中,大型物業公司的廣告收入成了香餑餑,有的物業公司廣告租賃收入已過億元。過去,由于物業公司體量不大,項目分散,物業項目各自為陣,廣告費自收自支,沒有形成氣候。但隨著物業公司的兼并重組、項目外接,規模擴大帶來廣告價值突飛猛進,社區廣告經營權也從項目公司收歸到集團統一經營,萬科、中海、綠地就是典型的例子。?
?
(以分眾傳媒為代表的電梯內框架)
?

(以分眾傳媒為代表的電梯外視頻)
?

(以新潮傳媒為代表的電梯內視頻)
?
電梯廣告成為物業公司的金礦
?
“十幾年前,分眾傳媒和聚眾傳媒打仗的時候,電梯廣告位最好租,由于競爭,租金價格也高,但后來聚眾被分眾收購,分眾一家獨大,直到現在還在降我們的租金,但隨著華聞、新潮、目標這幾家公司逐步長大,我又嗅到了競爭的味道,物業靠廣告發財的日子快來了?!边@位老總笑著給我說,“我們來算筆賬,現在一部電梯內外至少4種廣告形式,梯外分眾的屏,梯內新潮的屏、梯內分眾的框架、梯內門貼廣告。一部電梯這四個廣告位一年租金在1萬元左右,寫字樓至少2萬元?!彪S著互聯網和電梯物聯網的發展,AR、VR、MR等新技術成熟,電梯將會成為生活中的重要應用場景,電梯的廣告價值還將會突飛猛。未來5-10年內,一部電梯廣告租金漲到2萬至5萬元都是可能的,按照大型物業公司管理5億平米規模計算,5萬部電梯,年收益可達近10億!
?

(門貼電梯廣告)
?
傻子才獨家包梯給一家廣告公司?
“分眾一年100億產值,50多億利潤,還天天降我們租金,這顯然不合理??!”從物業方來看,過去物業公司管理項目不多,大多以小公司形式存在,議價能力不強。但現在物業大公司越來越多,對收入與規范都有要求,為避免過去單項目低租金的亂相,大一點的物業公司都會將廣告位租賃權收回,交移到總部統一議價,同時引入兩家甚至多家廣告公司合作,避免出現廣告公司一家獨大,反而要脅物業公司降租金的情況,其實萬科、長城、中海、綠城等都已經這樣做了。?
?
多方合作才能共贏?
?
目前很多物業公司電梯廣告經營還處于初級階段:要么由一家廣告公司獨家包梯合作,單梯包斷價格是3000到5000元一年不等;要么采取獨家“排他式”合作,這一現象都是由于過去分眾一家獨大、客大欺店造成的結果。今天,情況不一樣了,華聞、新潮、目標、華語、合策等企業的實力越來越大,產品定位也不一樣,廣告形式也不一樣,可以同時在電梯并存幾家,這樣物業公司一部電梯的廣告收入可以翻倍,和業委會分成的部分也會高些,是個多贏的局面。所以未來,獨家包斷或排它的合作形式,肯定玩完了。物業公司不是傻子,除非里面有貓膩。我認為未來物業公司會在框、屏、投影、AR或MR等形式中各選一家優秀的合作,甚至故意分散資源,培養媒體競爭對手,讓整個電梯廣告市場實力更均衡,收入更穩定。
?
聽了李總的分析,我都不想做媒體人了,轉行做物業管理算了。